欢迎光临新疆信息港!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袁隆平“超级稻”单季亩产1251.5公斤创纪录 对话专家:攻关5年,这是对袁老的告慰

秋风起,收稻忙,金灿灿堆满仓。10月14日上午,在四川凉山州德昌县麻栗镇阿月村,数台水稻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将沉甸甸的稻穗揽入“怀中”,转眼间变成金灿灿的稻谷,田间一幅喜人的秋收图景。

这里是袁隆平院士生前选定的超级稻单季亩产1200公斤高产攻关示范项目。“1251.5公斤!刷新超级稻单季产量世界纪录!”随着专家揭晓测产验收数据,现场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这一新纪录实现了袁隆平未竟之愿,袁老的“禾下乘凉梦”成真。

在现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常务副主任彭甦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攻关示范项目历时5年,期间也遇到过诸多困难,今年实现亩均产量1251.5公斤,意味着创造了杂交水稻单季亩产世界新纪录。“实现这一目标,是对袁隆平院士的告慰。”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常务副主任彭甦接受采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常务副主任彭甦接受采访

——变化——

今年是百亩高产攻关项目第五年

更换了水稻品种,优化了栽培技术

10月14日上午,天气晴好,阿月村连片沉甸甸的稻穗迎来丰收时刻。湖南省农学会组织中国水稻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凉山州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百亩高产攻关示范田进行现场测产验收。

超级杂交稻试验田为何选址德昌?彭甦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袁隆平院士生前一直在做超高产攻关,他亲自指定了四川攀西地区,最终选定在德昌设立超级稻百亩示范田。

▲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示范项目▲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示范项目

“德昌光温条件特别好,而且是低纬度、高海拔,昼夜温差比较大。在这样的条件下,比较容易实现高产。”彭甦介绍,2018年,袁隆平提出每公顷18吨(亩产1200公斤)的产量目标。根据袁隆平院士的指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同年在德昌县开展该项高产攻关示范。

彭甦说,今年是该攻关示范项目的第五年,在2018年曾小面积实现了单季亩产1200公斤的目标。但是,由于面积太小,没有代表性。“去年,前期遇到低温,后期高温干旱,导致这一目标未能实现。另外,去年还是农民一家一户在做,不能完全按技术规程来执行,导致一些田块参差不齐。”

“即便是这样的条件下,2022年也实现了平均亩产1132.22公斤,创四川单季亩产最高产纪录。”彭甦表示,今年在前几年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主要是对品种进行了更换,同时对栽培技术进行了优化。”

——告慰——

实现单季亩产1200公斤目标

创世界纪录,实现了袁老生前遗愿 

今年该攻关示范项目首次选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培育的“粒两优8022”。该品种具有穗大粒多、结实率高、高产潜力大、稻米品质好等优点。比如,项目所在的安宁河谷大风天气多,但是田里水稻未见倒伏,体现了较强的抗倒伏性。

彭甦说,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有很重要的一个技术措施,“今年项目基地不再由单家农户种植,而是由村股份合作社组建的德昌县聚兴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育秧、统一移栽、统一管理,保证技术措施能够完全落地执行。”

▲测产验收 ▲测产验收 

彭甦介绍,超高产攻关是为了筛选到有高产潜力的品种,最终目的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藏粮于技”。“今天实现单季亩产1200公斤的目标,是中国杂交水稻的最高纪录,也是世界杂交水稻的最高纪录。”彭甦说。

“袁隆平院士在2018年就提出了攻关亩产1200公斤的目标,他生前对这个事高度关注,但之前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这个目标,这也成了袁院士生前的遗愿。今天能够实现这一目标,既是对袁院士的告慰,也是实现袁老的‘禾下乘凉梦’。”

“5年来,我们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今天在四川德昌率先突破水稻1200公斤,实现了袁老未竟之愿。”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许靖波研究员说。

——探索——

将推广“水稻+”种植模式

以市场化方式“种稻挣钱”,提高农民积极性

一直以来,种粮食经济效益低,是农民种粮意愿的困扰之一,也是制约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比如,攀西地区有的农民不愿意种粮食,选择种葡萄等经济作物。那么,如何解决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之间的矛盾?

高产、再高产、超高产,是袁隆平院士追求的目标。“高产是为了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彭甦介绍,农民单纯靠种水稻难以致富,按照袁隆平院士提的“曲线致富”理念,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积极探索如何把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推出了“种稻致富”模式。

▲测产验收会现场▲测产验收会现场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大幅度提高水稻的单产,同时可以节约出更多的土地,来做经济作物的种植或者养殖。比如,水稻+水产养殖,水稻+经济作物种植,最终目的是以市场化的方式让农民种水稻能挣钱。”彭甦说,这一模式将在安宁河流域进行推广。

在测产现场,阿月村村民蒋固英见证了这一历史深刻。“我家有两亩多田,从去年就流转给公司了,以前一亩水稻收1500斤已经算很好了。但是,现在亩产可以达到1200多公斤,真的是很震撼,我们老百姓看了也很高兴。”

德昌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友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德昌将推进稻渔种养、稻莓(草莓)轮作等模式,同时结合德昌“春秋三百天,四季养生地”的天然优势,把水稻田做成梯田景观,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力争每亩稻田产值达到3万元以上,为打造“天府第二粮仓”贡献德昌力量。

红星新闻相关报道:

袁隆平农民 新浪众测 新浪众测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新疆信息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新疆信息港 xj.cd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